黑龙江导游词(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导游,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讲解词。怎样写导游词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黑龙江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黑龙江导游词1清源湖生态景区位于鹤岗市西北部,松花江二级支流大鹤立河中上游,距市区9公里,既有水库总库容3300万立方米,水面面积近4平方公里,是我市“五湖一河十三沟”滨水城市工程之一。
清源湖生态景区于20xx年开始大规模建设,截止到20xx年底,完成了欧式大门及广场、水文化浮雕墙、五花山平台改建、五花山甬道、景区道路扩建、电瓶车道铺装、环湖路、荷莲花池、湿地公园、服务中心、标准化水冲式厕所、园林绿化、花海、景区亮化、音响及监控、野鱼垂钓湖、坝下农业观光生态示范区、彩色艺术地坪等工程,累计完成投资5914万元,景区建设正在推进,十大功能组团已初具规模,整体接待功能显著提升。
20xx年10月,清源湖生态景区被国家水利部批准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完成了清源湖生态景区服务中心、环湖路、绿化、花海及野鱼垂钓湖土方、木平台、拱桥等工程建设,入口服务区、野趣垂钓区、赏花踏青区、荷莲观赏区等10大功能区已全面建成,景区已正式开园。同时,为了加强景区日常管理,成立了智水水利旅游公司,深度开发清源湖景区旅游资源,先后完成了垂钓园、戏水园、环路自行车等项目对外招商,极大地丰富了景区服务功能,前来休闲度假的游人明显增多。
黑龙江导游词2哈尔滨是一座非常年轻的城市,义是-座中西文化合璧、极具浪漫色彩的城市。现在,展现在大家面前的防洪纪念塔,就是一座具有欧洲古典建筑风格的建筑。防洪纪念塔不仅仅是哈尔滨市众多雕塑中的典型代表,而且已成为哈尔滨市的骄傲和象征。
游客朋友们,你们猜为什么说这座纪念塔是哈尔滨的骄傲和象征叮臼新中国成立以前,哈尔滨屡次遭受洪水的危害,1932年洪水曾洗劫了大半个哈尔滨,城区街路成了行舟的水乡泽国,男女老幼四处逃命,数万人露宿街头,水患使广大劳动人民陷入了深重的灾难之中。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1956年和1957年,哈尔滨又连续遭受洪水的侵害,特别是1957年发生的特大洪水,最高水位达120.30米,比1953年的最高水位高出0.58米,超出市区地面4米左右,水势凶猛,风雨交加,大水持续月余,沿江堤坝险象环生。英勇的哈尔滨市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顽强与洪水搏斗,终于战胜了百年未有的特大洪水。为确保哈尔滨市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1957年I1月,党和政府决定修筑市区永久性江堤。哈尔滨市人民,在天寒地冻、风雪交加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严冬,又发扬战胜洪水的光荣传统,任劳任怨,不计报酬,总出工2427万个,完成461万立方米土石工程,提前巧个月完成了原定两年完成的工程计划,筑起了坚固的百里长堤。碟建成后,为纪念防洪斗争和筑堤的伟大胜利,表彰全市人民的丰功伟绩,修筑了这座“哈尔滨市人民纂囊{箫奢至。高高耸、。
塔、,它的高度是22.5米,塔基用块石砌成,意味着堤防牢固、坚不可摧,塔基前的喷泉,象征勇敢智慧的哈尔滨市人民把惊涛骇浪的江水驯服成细水长流、兴利除患、造福人民的幸福之水。我们再来看看塔座下部的两级水池:下阶表示海拔标高119.72米,标志1932年洪水淹没哈尔滨时的最高水位;上阶表示海拔标高120.30米,标志1957年全市人民战胜大洪水时的最高水位。塔身中部浮雕着防洪筑堤大军从宣誓上堤、运土打夯、抢险斗争到胜利庆功等场面,集中描述了人们在防洪斗争中所表现的英雄气概。塔的顶端是防洪筑堤英雄的立体雕像,象征着英雄的哈尔滨市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永远是战胜困难的胜利者。大家再往主塔后面看,环立着20根圆柱,上端有环带连接,组成了长达35米的半圆回廊,象征着20世纪的哈尔滨人民力量坚不可摧,牢固的堤防坚如磐石。
回廊两端是两幅浮雕,雕刻着各民族、各行业的群众笑逐颜开、手持花束、挨肩挽臂,在猎猎红旗指引下阔步向前、欢庆胜利的场面。1998年夏,哈尔滨发生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最高水位达120.89米,哈尔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力支援下,军民团结奋战,又一次战胜r特大洪水,保h了家园。现在大家看到的这根金色曲型圆管,就是120.89米的水位标志。
黑龙江导游词3游客朋友们,
你们好,或许大家已经知道了我们将要前往的目的地是哪儿了,对,它就是拥有着悠久历史的古生物恐龙化石的恐龙的故乡“嘉荫龙骨山”,首先我代表黑龙江人民及我所在的旅行社欢迎大家的到来,也希望你们在这里能带着开心愉快的心情尽情游览,带着收获满载而归。
嘉荫龙骨山尤以龙骨著称于名,龙骨顾名思义就是恐龙的骨头。众所周知恐龙是已灭绝的史前爬行动物中的一大类成员,它们生活在距今大约6500万年前至1亿年之间的白垩纪时期,龙骨山在当时的陆地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森林茂盛,不仅有美丽的湖滨、河畔,还有大片的森林、平原、高地以及大面积的沼泽。在这样稳定的环境下它们繁衍后代,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关于它们的灭亡现在比较公认的存在这样一种推理:说是上天看到这一带的恐龙这么幸福的生活非常的不满,为了惩罚他们,也为了平衡其它生物种群的不满情绪,就在这一带连降大到暴雨,这暴雨彻日彻夜一直不停地下,致使河流水位上升,当支流的水全都汇集到了主流并且超过了主流的蓄水量,这样就诱发了大的洪峰,终酿成一场大的洪水。这突如其来的洪水让这些恐龙措手不及,当然前提是他们也不知道会有这样的灾害降临,所以尽管它们本能的逃生,其中的大部分仍旧被洪水吞噬,它们身体在洪水中也被撕扯成残躯断骸,随波逐流到嘉荫这一带搁了浅。
故事到这里还没结束,上天看到这一切非常的欣慰,俗话说一分耕耘才换得一分收获,它们的灭亡是它们应有的惩罚。既而他的视线转移到了附近的山坡高地上,突然发现那里还有一部分存活的恐龙。顿时晴朗的天空忽然电闪雷鸣下起了滂沱大雨,这雨远比之前的更大,更猛,虽然当时的植被十分的茂密,但对于这样的大雨也显得有些弱不禁风了,大雨使土质变得疏松于是就造成了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等一系列的次生灾害,这场灾害使得存活的那部分恐龙又丧了命,它们连同丧生于洪水的恐龙还有一些动植物的残体一并被埋在了深深的淤泥之下,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恐龙们的肌肉、内脏、皮肤、角质部分慢慢地逐渐被腐烂分解。
上天这一次放下心来,但是眼看着这些恐龙的骨头就快被分解了,这样的惩罚要让后人引以为鉴才行,这些骨头没了,也就没有了说服力,后他终于想出一个办法,这个办法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了吧,没错那就是成了我们今天将要看到的龙骨化石。
这个故事可能让我们感到匪夷所思,但是我们可以试想一下,由于气候的变迁,连降数日的大雨,致使山坡或高地土 ……此处隐藏7624个字……市区人口81.5万,总面积4.06万平方公里。东与俄罗斯接壤,边境线长211公里,与海参崴直线距离248公里,与纳霍德卡直线距离331公里,处于哈尔滨经俄罗斯海参崴到日本新潟的国际大通道中段,是黑龙江省东出海参崴,南下图们的交通枢纽。辖区内有牡丹江航空港、绥芬河铁路和公路、东宁公路4个国家一类口岸,货运能力700万吨/年。开通了至上海、广州、大连、海参威等10条航线,是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一个重要的人员流动、物资集散、信息传递和交通中心。
牡丹江市资源富庶,风光秀美。广袤的区域内覆盖着30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8%,生长着20多种野生经济植物;肥沃的黑土地蕴藏着原煤、黄金、大理石等78种矿藏;奔流的江河中蓄积着110万千瓦的水能资源;有世界闻名的高山堰塞湖—镜泊湖、中国北方目前最大的人工湖—莲花湖、火山口地下原始森林、牡丹峰国家森林公园、唐代渤海国遗址等风景名胜古迹30余处。以湖、林、雪、边为特色的湖泊游、冰雪游、森林游和中俄国际游,每年都吸引着百余万中外游客,牡丹江市已成为中国北方的重要旅游城市。
黑龙江导游词14珍珠门风景如画,景色迷人,两座小礁山宛若荷叶上浮动的晶莹露珠,熠熠发光。这里世代相传着许多盛产珍珠的故事。据说古时候珍珠门岛上有家孙氏店房,过往者皆在此投宿。夏日一天傍晚,一位衣衫褴褛的人来到店中,声称闯关东取三宝,积蓄点钱与相爱的姑娘成亲。一天,午夜时分,店主突然钓到一个蛤蜊,劈开后,见一颗珍珠闪闪发光,把昏黑的小屋照的通明。那人一见垂延三尺。他骗过店主,廉价收买了这颗珍珠,又趁月夜来到店主得珠的地方甩勾垂钓。顷刻间,只见鱼竿猛地一抖,他用力把鱼竿拉到岸上,看见钓上一只比碾盘还大的蛤蜊,在刚刚合拢的缝隙间还闪着金光。但当他要动手摘珠时,大蛤蜊却一下又滚回湖中,并将鱼竿也拽进水里。那贪婪的人不肯罢休,不顾一切地跳下水去,紧紧抓住鱼竿不放,结果葬身湖中。
驶过珍珠门,遥望湖之右岸,有一山峦兀立湖中,它高出水面七八十米,海拔四百二十米,称之为“道士山”。它位于南湖中段,左右有两山环抱,犹如“二龙戏珠”。岛上古木蓊郁,寂静幽深,曲径尽头,浓荫掩映一座古庙,据说于清朝咸丰年建成,人们叫它“三清庙”。因当时庙中有一位道士,后来修行成仙,便起名为道士山。道士山名为山,其实是一大岛屿。传说中道士山庙里曾有口“九龙探母”的大铁钟,钟声宏亮,声震大湖,回声经久不绝。当今古庙已不复存在。古庙废墟前庭宽敞,绿草如茵,花木扶疏,幽雅清净。
黑龙江导游词15也许你去过江南,那里的蓝瓦粉墙和烟雨里的小流水,透露着温柔敦厚的气息;也许你已经参观了千年古都,那里雕刻的横梁和彩绘的建筑以及黄色的瓷砖飞檐显示出宏伟和威严。但是哈尔滨给你呈现的是另一种风格和魅力。哈尔滨因其歌曲《太阳岛上》而闻名中外。清澈的松花江和闪闪发光的太阳岛已经成为哈尔滨美丽自然风光的象征。但是有朋友知道哈尔滨独特的建筑艺术同样迷人吗?
说到建筑艺术,不能不提到城市建设的历史。虽然远离中原,缺乏与之必要的文化交流,但也有苏申人居住在哈尔滨;10世纪30年代,女真在这里建立了阿勒津村;12世界之初,苏神的后裔晋人在白城县的首府北京建立了会宁府。之后哈尔滨逐渐发展起来,但到19世纪末,哈尔滨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渔村,直到中东铁路的修建才成为城市发展的契机。
回想100年前的松花江,勤劳的人们过着悠闲的生活,一切都是那么的宁静舒适。突然有一天,一艘来自俄罗斯的研究船溯河而上,发现了这个天堂,于是一切都变了。隆隆的汽笛声把这个鲜为人知的小镇推上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但当然,发展也夹杂着屈辱和无奈。
也许哈尔滨注定是这样一个传奇的城市,它的建筑艺术从一开始就有着浓厚的外来文化。因为远离中原浓厚的文化氛围,在思想观念上束缚较少,容易接受新事物。可以说,哈尔滨在被动开放的状态下吸收了西欧、俄罗斯、日本的建筑文化,进而逐渐实现了今天丰富多彩的建筑风格。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么一段历史,哈尔滨的建筑才显得那么有异国情调。
哈尔滨的建筑总体上经历了近代和现代两个发展时期,而其近代建筑的发展包括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后期阶段。我们熟悉的异国风情指的是它多样化的建筑。
从1898年到1917年,是哈尔滨近代建筑发展的早期阶段,也是其建筑风格确立的时期。这一时期,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和俄罗斯势力的扩张,建立了阿拉伯东正教、铁路工人住宅和高级官员住宅,以及当时盛行于西方的新艺术主义风格的官方建筑,如铁路局大楼、火车站、铁路局宾馆、商场、铁路技校、铁路商学院等。这些建筑构成了哈尔滨早期建筑的基本特征。
从1917年到1931年,是哈尔滨近代建筑的发展时期。大家都知道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1920年政府收回了中东铁路的主权。此后,哈尔滨逐渐发展成为拥有10多个领事馆、400多家外资投资企业的大城市。这一时期各国文化交融明显,建筑仍以教堂为主,仅动教堂就改建、扩建、新建了18座建筑。与建筑发展早期的俄罗斯风格和新艺术运动的主导风格不同,虽然这一时期仍沿袭了上述风格,但更多的折衷主义风格被融入到建筑中,并逐渐上升为主流。
从1931年到1949年,可以算是现代建筑的后期发展。众所周知的九一八事变后,哈尔滨的建筑风格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方面,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日本建筑是在哈尔滨建造的;另一方面,折衷主义、浪漫主义和古典复兴倾向的建筑仍然受到青睐。哈尔滨1946年解放,但城市仍处于调整期。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哈尔滨开始进入现代建筑的新时代,也结束了现代建筑。
(东方莫斯科)
哈尔滨以众多的称号而闻名,东方莫斯科就是其中之一。走在哈尔滨的街道上,你会被看不见的精致建筑所吸引。俄罗斯风格的建筑,主要是用木头和砖建造的教堂、房屋和小餐馆。
即使是没去过哈尔滨的人,也一定听说过喇嘛庙,它建于1899年,位于今天的博物馆广场。在这个木质干燥帐篷顶上的叫喊声是东莫斯科的象征。可惜被拆毁,成了无法挽回的遗憾。今天的朋友只能通过图片和模型带路(现有的哈尔滨建筑美术馆)。
建筑平面为八角形,东翼为祭坛,其他三翼为入口。墙壁上水平叠放着整齐的原木,透露着粗犷粗犷的气质。正门的上层是一座高耸的钟楼,钟楼上挂着一个大钟,两边各挂着几个钟昀呈。每当夕阳下响起壮丽的晚钟时,余辉中山脊上方的三个屋顶就像小洋葱头一样,看起来会很轻很优雅。在建筑物的中心矗立着一个向内收缩的八面体鼓座。鼓基上方是一个高高的帐篷顶,以一个小洋葱形状结束,使屋顶更加丰满。当年,这座优雅精致的建筑给许多虔诚的信徒带来了精神上的慰藉。
另一座具有浓郁俄罗斯风格的建筑是圣索非亚大教堂。教堂的平面是十字形的,墙壁是清水红砖。整栋楼最引人注目的是矗立在中心的巨大而饱满的洋葱穹顶,位于16面鼓座上,成为四翼校长彭建平的指挥。这座教堂精湛的砌砖技巧和严谨完美的拜占庭风格成为了东莫斯科的又一个标志。
除了这两座优雅的教堂,还有东大直街的圣母守护教堂、哈尔滨游乐园的圣母升天教堂、史克街的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都是俄罗斯东正教的杰作。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