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名言(集锦15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名言吧,名言主要是指人们普遍熟悉的成语、俗语、谚语、格言、诗词等。什么样的名言才是好的名言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老子的名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老子的名言1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2.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5.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6.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7.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9.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0.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3.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7.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8.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9.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2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老子的名言21、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2、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4、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5、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6、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8、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10、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1、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12、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4、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5、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6、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17、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18、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19、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2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2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22、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23、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4、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25、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26、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7、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8、地球上的任何一点离太阳都同样地遥远。——伯顿
2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3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31、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2、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3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34、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35、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36、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37、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3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39、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40、自古至今, ……此处隐藏14270个字……
70、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71、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72、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73、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74、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76、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77、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78、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79、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80、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81、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82、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83、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84、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85、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86、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87、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88、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89、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90、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9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92、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93、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94、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95、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9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97、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98、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99、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100、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10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10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103、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104、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105、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106、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107、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10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109、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10、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111、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12、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113、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14、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11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16、知足者富。
117、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11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19、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2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21、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22、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123、治大国,若烹小鲜。
124、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2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26、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127、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128、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29、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老子的名言15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而然为法则)–––––––中国人以顺应自然为最高法则,西方人以战胜自然为最高法则,两者可以互补。
2、“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于走路,不留痕迹;善于言谈,无可指谪)––––––––神出鬼没,滴水不漏,中国人的大智慧。
3、“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天下是神秘的,不能逆理而为。逆理而为必然会把天下搞乱,越是执着把持,就越会失去)–––––––为而败,执而失,这其中包含了辩证法的道理。中国的思想主要是阴阳辩证的思想。
4、“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以人间正道辅佐君主的人,不以军队逞强于天下。用兵会很快产生恶果;军队所到之处,荆棘丛生;大战过后,必有荒年)–––––––中国的战争异常残酷,完全是为了政治上的夺权,所以对经济、环境肆意地破坏,对人民的生命财产肆意地杀掠。
5、“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只要很好地达到了目的就算了,不要以兵来逞强。达道了目的不要自高自大,达到了目的不要自我夸耀,达到了目的不要骄傲,达到了目的而要认为这是迫不得已,达到了目的不要逞强。事物壮大了,必然走向衰亡)–––––––老子看到了物壮则老,物极必反的道理,所以,主张果而勿强,可现实中几个军阀能做到?
6、“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古代思想境界高的人,微妙、幽玄而通达,深邃到无人可以琢摩)–––––––高深莫测,在中国是褒义词,在西方却是贬义词。
7、“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道规律,叫作明智。不知道规律,轻取妄动,其结果必凶)–––––––所谓“常”,就是“道”,就是欲取先予,欲张反敛,以反达正等谋略,老子深为谙之。
8、“希言自然”(少说话是合乎自然的)–––––––孔子也说:“天何言哉!”“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因为在中国,因言治罪,说话闯祸,是自古以来的通例。
文档为doc格式